揭秘火神雷神奇迹背后 独家专访中建三局总经理陈卫国
发布时间:2020-03-12

转自国资报告

       3万多管理和作业人员,1亿多网民“云监工”,十余个昼夜先后交付火神山、雷神山两家全功能呼吸系统传染病专科医院。驻鄂央企中建三局牵头火速建成了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为疫情防控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业内人士评价建造速度比通常的传染病医院至少提高了100倍:“并不是为传世而建,但因为特殊的时间点,以及直播中的全民见证,它们可能被载入建筑史册。”

武汉火神山医院从开始设计到建成完工的过程,历时10天(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摄

       “奇迹”如何造就?离不开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当地政府和国务院国资委的统筹协调,中建集团所属子企业共同参与,数十家中央企业协同作战,外国网友感叹“央企速度”成就了“中国效率”。

       这场大会战是怎么打赢的?“中国速度”的背后有什么门道?为什么是中建三局牵头完成了疫情防控“第一棒”任务?在“两山医院”交付使用一个月后,《国资报告》记者独家专访了中建三局武汉市抗肺炎应急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中建三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陈卫国。截至3月5日,已有超过1000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康复走出武汉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也有332名患者康复出院。

1月25日大年初一,陈卫国(右)为火神山医院项目党员突击队授旗。

制定“小时制”作战地图组织大会战

       国资报告:当接到通知由中建三局牵头建设火神山医院时,当时您第一时间的想法是什么?

       陈卫国:1月23日上午10点,我收到医院建设任务,同时还收到了武汉封城的消息,尽管信息不多,但我强烈意识到,这次建设任务非同寻常:
首先参建医院我们义不容辞。中建三局作为中建集团旗下的排头企业,长期扎根武汉,饮长江水,食荆楚粮,在武汉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决不能置身事外,困难再大也要挺身而出、风险再高也要担当作为。这项工作我们责任重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火神山医院建设时间紧迫、挑战很大。作为驻鄂央企,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是我们的使命所在,必须把医院建设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不惜代价、不负重托、全力完成。还有一个想法就是时不我待。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同疫魔竞速、为生命续航的战役,我们必须义无反顾、争分夺秒、全力以赴。早一分钟建好医院,就能早一分钟收治病人。

       国资报告:参建两座医院的企业很多,中建三局在其中发挥什么作用?中建三局牵头承担这次重要任务的核心优势是什么?

       陈卫国:两所医院建设是一场艰苦的遭遇战、大会战,受到全国上下高度关注。
中建三局作为火神山医院项目的总牵头单位,完成了大部分工作。武汉建工、武汉市政、汉阳市政等企业,作为参建单位完成了部分工作。雷神山医院项目由中建集团独立承担,中建三局作为主力军牵头建设。作为两所医院建设的总承包单位,中建三局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既统筹指挥,又担纲主力,冲锋在前、勇担重任。两所医院建设期间,中建集团举全集团之力给予大力支持。国家电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宝武等兄弟央企,在专业领域提供了很多支持和帮助。还有很多供应商、分包商在资源保障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认为通过两所医院建设,中建三局的核心优势又一次得到了彰显和升华。

       首先是政治优势。作为中建集团的重要子企业,中建三局诞生于三线建设时期,在每一个发展阶段,我们始终坚持听党话、跟党走。在新时代,我们通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一步强“根”固“魂”。在这次两所医院建设中,中建集团党组始终高度重视,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协调解决项目建设难题。中建三局党委充分发挥领导作用,全力保障项目建设。各级党组织第一负责人以身作则,始终扎根一线,指挥战斗。火神山医院项目设立临时党总支,成立8个临时党支部和8个党员突击队;雷神山医院项目设立临时党委,成立6个临时党支部和6个党员突击队。两所医院建设中,2688名党员冲锋在前,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因在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中的突出表现,中建三局党委受到湖北省委组织部通报表彰。

       我们有集团优势。中建三局在两所医院建设过程中得到了中建集团党组和兄弟单位的全力支援。集团党组将两所医院建设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不惜一切代价为两所医院建设提供坚强有力保障。建设启动伊始,集团立即组织专门力量给予技术支撑,第一时间拨付5亿元专项援建资金,集团主要领导始终坚守在武汉项目一线,在施工现场多次主持召开项目推进会,对项目安全、防疫、进度、质量进行督导,实地指导项目建设工作,统筹解决人员、物资、资金等方面的关键问题,组织协调系统内11家下属单位尽锐出战,超过4000人驰援项目建设,协调支援施工现场各类口罩2.3万个,划拨300万元特殊党费用于现场作业人员营养补贴。

       我们有管理优势。在中建三局5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我们承建了众多的急难险重任务,开展了许多大规模、大体量的建设会战,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在两所医院建设中,我们建立起以局党委主要负责人挂帅的两所医院建设总指挥部和局副总坐阵的现场指挥部两级指挥体系,各参建单位分片组织、指挥部统筹推进,动员局属9家单位广泛参与,调集管理人员4000余人,作业人员35000人,24小时日夜奋战、极速奔跑,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完成。

       我们有资源优势。中建三局拥有强大的资源组织能力,上下游资源链丰富。同时,我们依托中建集团全产业链,即便是受春节和疫情双重影响,仍在短时间内,及时高效调集了大型设备及运输车辆2500余台套、集装箱4900余个、HDPE防渗膜20万平米、通风管道8.4万米、电缆电线400多万米、配电箱柜1500余台、卫生洁具1600余套,为两所医院的平稳推进提供了坚强的资源保障。

       我们有技术优势。两所医院都是高等级、高标准的传染病医院,内部配备有十几个复杂的子系统。两所医院从确定开建,到最终建成,十多天的时间里,经历多次重大变更,规模不断扩大,标准不断提高,给工程建设增添了很大难度。我们充分利用BIM技术、装配式建造等方式,合理编排工期,制定了“小时制”作战地图,确保了高强度的工序穿插顺利开展,有力保障了医院建成即交付、交付即使用。

       我们有文化优势。中建三局始终传承中央企业红色基因,在发展历史中形成了以“敢为天下先,永远争第一”为核心的争先文化,赋予了中建三局人敢闯敢赢、能战能胜的精神内核。这次两所医院建设,我们主动担当,毅然挑起建设重担,广大员工争先逆行、主动请战,这是对争先文化最好的诠释。

半夜“围堵”供货商 撬开仓库取物料

       国资报告:此次应急建设专门医院,最艰难的几项工作是什么?

       陈卫国:在这种特殊时刻承建两所医院,可以说困难重重。我认为最大的困难和挑战主要有以下四个:

       第一个挑战源于医院建设标准高。两所医院按照传染病医院进行设计,专业系统复杂,功能区划分多,环保要求高,且所有病房均为负压病房,需单独设置新风系统。

       第二个就是资源组织难度大。项目建设期间,受疫情和春节假期影响,工人返乡、工厂停工、武汉封城,给项目建设所需的大量人员组织、物资采购、设施设备调配带来极大困难。

       同时,现场协调难度大。项目大兵团作战,有多家单位参与,上百家专业分包交叉施工,同时,受场地道路和周边交通限制,进出车辆的调度难,对我们的现场协调管理是一个极大挑战。

       再一个就是安全防疫难度大。施工高峰期,25000名建设者24小时两班倒不停歇施工,存在着大规模人员聚集、大范围广场作业、长时间疲劳作业等疫情防控风险。

       国资报告:这么多困难,你们是怎么克服的?

       陈卫国: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是强化了组织保障。中建集团调度和协调集团内最优秀队伍、最优质资源,支持和保障两所医院建设。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周乃翔,党组副书记、总经理郑学选多次率队亲临一线,确保始终有集团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实地指导。中建三局两级指挥体系充分发挥作用,调动参建单位主观能动性,实现了分片组织、统筹推进、系统保障。
我们对现场进行了科学有序的管理。我们充分发挥工程局在装配式建筑、绿色建造等方面的优势,对施工组织进行科学谋划。采用装配式建造工艺,最大限度缩短建造时间;严格按照传染病医院标准施工,配合院方完成医疗设备和系统的安装,确保交付即可使用;规划设计、方案编制、现场施工、资源保障同步进行,最大限度抢抓工期。

       此外,我们还采取了有力的安全防疫措施。我们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管理理念,尤其是特殊时期,更是把现场作业人员安全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为此,我们采取了严格的防疫措施,开展防疫知识培训,规范流动喊话、测温布控、消毒杀菌、信息报送等做法,建立“零报告、两预防、三监测”的工作机制,为务工人员提供充足的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确保了现场作业人员安全,为项目顺利建成提供了重要保障。

       国资报告:医院建设时期虽然有很多“云监工”围观,但毕竟都不在现场。能不能讲几个您在现场看到的印象最深刻的几件事?

       陈卫国:“两山医院”建设非常艰苦,现场印象很深的事情也很多。比如建设过程中,各级党组织负责人和班子成员时刻挺在一线,靠前指挥,很多人连续十几天每天只休息2-3个小时,挑战着生理极限;中层干部下沉一线,以工长甚至一线工人的身份投入战斗,时时处处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团队克难攻坚;由于担心回宿舍耽误时间,很多管理人员连续鏖战几个通宵,困了就在椅子上靠一下,吃饭时也在不停协调工作;一些长期合作的劳务公司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很多工人主动请战,无畏逆行,为了抢工,很多人就在现场扒几口盒饭,眯几分钟,又全心投入战斗。一幕幕都让人感动。

       特殊条件和极限工期双重压力下,任何平日不是困难的事情,可能都会放大百倍,物资保障也不例外,可以说是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有的材料商人回不了武汉,我们就不懈地沟通协调,对方最终答应直接撬开仓库取货,有的同事为了几千个钉子跑上100公里,为了50张板材半夜“围堵”供货商,还有的因为交通不便,下午三点出发,一直到凌晨三点才运回材料。困难面前,从来没有什么捷径,有的只是一种信念,不惜代价,使命必达!

       艰辛背后还有智慧。比如智能设备安装,火神山医院设计了大量基于5G和云平台技术的诊疗信息化系统,平时需要2个月安装调试的工作量我们48小时就完成了。就是根据设计和现场实际,采用BIM技术提前对36万米各类管线、6000多个信息点位进行模拟铺搭,确保现场安装一次到位,上千台无线终端设备、对讲分机等提前预装、模拟调试,大大提高了现场工作效率。    

       国资报告:跟2003年建成的小汤山医院相比,现在建成的两座医院有哪些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陈卫国:与17年前的小汤山医院相比,无论是规模质量还是技术装备的配置,两所医院都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体现了时代的进步。主要有五个方面的突破:
相比而言火神山、雷神山医院规模更大。小汤山医院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武汉火神山医院建筑面积3.39万平方米,雷神山医院建筑面积7.99万平方米,均大于小汤山医院建设规模。

       在医护人员安全保障上更可靠。两所医院均设立“三区两通道”,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三区”之间有严格的换气次数及送、排风量控制,在“三区”之间形成5-10pa压力梯度,缓冲换洗功能更齐备。同时还保证医护通道和病患通道严格分离。

       病患维生系统更有保障。供氧设施、负压吸引等医疗气体均按照“一用两备”的原则进行配置,正负压风机均“一用一备”,供电系统按照“两路市电互为备用”原则,并设置有柴油发电机作为第三电源,针对手术室、ICU等重点区域均配备了应急供电时间30分钟的UPS电源,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诊疗环境。

       环保要求更高。两所医院均按照传染病医院标准设计和建设,所有病房均为负压病房,单独设置新风系统。地面满铺抗渗膜,确保雨污水全部收集,经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再排入市政管网,同时建有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站、医疗废弃物焚烧炉。

       信息化程度更高。两所医院利用5G及云平台技术,布置有5大类17个信息化系统,如医护对讲、视频监控、综合布线、网络与WIFI,以及HIS(医院信息系统)、PACS(医学影像管理系统)、RIS(放射科信息管理系统)、VR/AR远程医疗系统、APP在线互动平台等,为医院的快速运营提供了坚实的软硬件基础。

       国资报告:目前,相关各方对两座医院的使用反馈如何?未来能够长期使用吗?

       陈卫国:两所医院投入使用后,院方给予高度评价。

       火神山医院院方表示,中国建筑在边设计边施工的困难情况下,带领全体建设人员在短时间内高质量建成了一座功能齐全、系统复杂的传染病医院,达到了国内传染病医院的领先标准,是目前武汉最好的传染病医院。近期,医院授予中建三局7位同志“火神山医院荣誉员工”称号。

       雷神山医院院长王行环表示,中国建筑在极短时间内为武汉人民建成了一座高于三甲标准的传染病医院,彰显了中建品牌和央企担当,为抗击疫情提供了有力保障。副院长蔡林给建设者写了一封非常动人的感谢信,向逆行的建设者表达敬意和感谢。目前,雷神山医院32个病区全部开放,并授予中建三局13位同志“荣誉员工”称号。

       从功能上讲,两所医院建成后可满足长期使用的需要。但未来是否要长期使用,需要由武汉市政府决定。

突发事件面前站得出来扛得起来冲得上去

       国资报告:此次两所医院建设,中建三局如何在短时间内调集招募大量工人?作为建筑央企,未来应对突发应急事件是否需要作好更充足的准备?

       陈卫国:中建三局的市场经营范围遍布全国,在东西南北中均设有分支机构,每年在建项目超过1500个。在这场疫情防控大会战中,我们不仅调集了在汉加班项目劳务力量,而且在汉外区域也做了组织和动员。特别是,在中建集团党组的有力指挥调度下,中建大家庭的11家兄弟单位汇集武汉周边力量连夜驰援,给予极大的支持与帮助。可以说,两所医院的建设,汇聚了全国四面八方的力量,体现了我们在全国范围内的组织动员能力和资源投运能力。

       两所医院建设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作为央企我们必须在社会责任方面有更多的作为、更大的担当。为此,我们认真总结两所医院建设积累的经验,正在考虑分区域储备一批应急资源,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的应急保障体系,在现有应急救援队伍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专业能力建设,力争在抗洪、抗疫、抗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确保我们在突发应急事件面前,能站得出来、扛得起来、冲得上去。

有序复工确保实现年度目标任务

       国资报告:中建三局目前复工复产情况怎样?

       陈卫国:目前,疫情防控仍处于最吃劲的关键阶段,建筑施工现场人员密集,疫情防控任务重,各地建筑项目复工政策限制较多,行政审批难度较大。同时,在防疫物资供应、劳务人员组织、生产物资保障等方面也存在很大挑战,项目复工复产需要科学组织、有序推进。相信随着各地疫情的逐渐平复,近期复工的项目也会越来越多。

       中建三局总部身处疫区中心,疫情必然会给生产经营工作造成一定影响。当前,我们在湖北省、武汉市的机构和项目,首要任务仍然是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在确保做好自身疫情防控的同时,全力以赴完成各类应急医院建设和维保工作。同时,我们正在认真落实中建集团党组要求,按照分区分级的原则,要求湖北省之外低风险地区和中风险地区的机构、项目,在严格遵守属地政府规定的前提下,全力推动复工复产,努力将疫情对企业的影响降到最低。截至3月1日,中建三局共有项目1543个,其中湖北省内项目299个,按要求全部未复工;湖北省外项目1244个,已复工882个,复工率70.9%,未复工项目正在按照地方政府要求积极推进。无论遇到多大困难,我们都将确保实现既定的年度目标任务。

       国资报告:这次疫情对建筑行业上下游有不小影响,中建三局准备如何应对?

       陈卫国:中建三局作为在汉央企,理应与国家同心同向,共克时艰。我们将严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国务院国资委、中建集团具体安排,积极应对困难和挑战,按照各地政府复工复产要求,尽快组织中建三局国内机构实现复工复产,争取早日恢复生产,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

       可以预见,疫情结束后,医疗卫生基础设施领域或将迎来重大发展,中建三局在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上优势明显,我们一定努力抓住这一难得发展机遇,在相关领域实现突破。同时,中建三局作为建筑行业的龙头企业,我们也将对在项目建设期间做出突出贡献的中下游企业,给予更多倾斜和帮助,与他们一道共渡难关。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20号 中国医药大厦

邮编:100191

电话:86-10-82287727

传真:86-10-62033332

版权所有:尊龙凯时网站

京公网安备 11040102700104号

京ICP备:14023670号-1
揭秘火神雷神奇迹背后 独家专访中建三局总经理陈卫国
发布时间:2020-03-12

转自国资报告

       3万多管理和作业人员,1亿多网民“云监工”,十余个昼夜先后交付火神山、雷神山两家全功能呼吸系统传染病专科医院。驻鄂央企中建三局牵头火速建成了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为疫情防控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业内人士评价建造速度比通常的传染病医院至少提高了100倍:“并不是为传世而建,但因为特殊的时间点,以及直播中的全民见证,它们可能被载入建筑史册。”

武汉火神山医院从开始设计到建成完工的过程,历时10天(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摄

       “奇迹”如何造就?离不开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当地政府和国务院国资委的统筹协调,中建集团所属子企业共同参与,数十家中央企业协同作战,外国网友感叹“央企速度”成就了“中国效率”。

       这场大会战是怎么打赢的?“中国速度”的背后有什么门道?为什么是中建三局牵头完成了疫情防控“第一棒”任务?在“两山医院”交付使用一个月后,《国资报告》记者独家专访了中建三局武汉市抗肺炎应急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中建三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陈卫国。截至3月5日,已有超过1000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康复走出武汉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也有332名患者康复出院。

1月25日大年初一,陈卫国(右)为火神山医院项目党员突击队授旗。

制定“小时制”作战地图组织大会战

       国资报告:当接到通知由中建三局牵头建设火神山医院时,当时您第一时间的想法是什么?

       陈卫国:1月23日上午10点,我收到医院建设任务,同时还收到了武汉封城的消息,尽管信息不多,但我强烈意识到,这次建设任务非同寻常:
首先参建医院我们义不容辞。中建三局作为中建集团旗下的排头企业,长期扎根武汉,饮长江水,食荆楚粮,在武汉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决不能置身事外,困难再大也要挺身而出、风险再高也要担当作为。这项工作我们责任重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火神山医院建设时间紧迫、挑战很大。作为驻鄂央企,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是我们的使命所在,必须把医院建设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不惜代价、不负重托、全力完成。还有一个想法就是时不我待。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同疫魔竞速、为生命续航的战役,我们必须义无反顾、争分夺秒、全力以赴。早一分钟建好医院,就能早一分钟收治病人。

       国资报告:参建两座医院的企业很多,中建三局在其中发挥什么作用?中建三局牵头承担这次重要任务的核心优势是什么?

       陈卫国:两所医院建设是一场艰苦的遭遇战、大会战,受到全国上下高度关注。
中建三局作为火神山医院项目的总牵头单位,完成了大部分工作。武汉建工、武汉市政、汉阳市政等企业,作为参建单位完成了部分工作。雷神山医院项目由中建集团独立承担,中建三局作为主力军牵头建设。作为两所医院建设的总承包单位,中建三局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既统筹指挥,又担纲主力,冲锋在前、勇担重任。两所医院建设期间,中建集团举全集团之力给予大力支持。国家电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宝武等兄弟央企,在专业领域提供了很多支持和帮助。还有很多供应商、分包商在资源保障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认为通过两所医院建设,中建三局的核心优势又一次得到了彰显和升华。

       首先是政治优势。作为中建集团的重要子企业,中建三局诞生于三线建设时期,在每一个发展阶段,我们始终坚持听党话、跟党走。在新时代,我们通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一步强“根”固“魂”。在这次两所医院建设中,中建集团党组始终高度重视,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协调解决项目建设难题。中建三局党委充分发挥领导作用,全力保障项目建设。各级党组织第一负责人以身作则,始终扎根一线,指挥战斗。火神山医院项目设立临时党总支,成立8个临时党支部和8个党员突击队;雷神山医院项目设立临时党委,成立6个临时党支部和6个党员突击队。两所医院建设中,2688名党员冲锋在前,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因在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中的突出表现,中建三局党委受到湖北省委组织部通报表彰。

       我们有集团优势。中建三局在两所医院建设过程中得到了中建集团党组和兄弟单位的全力支援。集团党组将两所医院建设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不惜一切代价为两所医院建设提供坚强有力保障。建设启动伊始,集团立即组织专门力量给予技术支撑,第一时间拨付5亿元专项援建资金,集团主要领导始终坚守在武汉项目一线,在施工现场多次主持召开项目推进会,对项目安全、防疫、进度、质量进行督导,实地指导项目建设工作,统筹解决人员、物资、资金等方面的关键问题,组织协调系统内11家下属单位尽锐出战,超过4000人驰援项目建设,协调支援施工现场各类口罩2.3万个,划拨300万元特殊党费用于现场作业人员营养补贴。

       我们有管理优势。在中建三局5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我们承建了众多的急难险重任务,开展了许多大规模、大体量的建设会战,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在两所医院建设中,我们建立起以局党委主要负责人挂帅的两所医院建设总指挥部和局副总坐阵的现场指挥部两级指挥体系,各参建单位分片组织、指挥部统筹推进,动员局属9家单位广泛参与,调集管理人员4000余人,作业人员35000人,24小时日夜奋战、极速奔跑,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完成。

       我们有资源优势。中建三局拥有强大的资源组织能力,上下游资源链丰富。同时,我们依托中建集团全产业链,即便是受春节和疫情双重影响,仍在短时间内,及时高效调集了大型设备及运输车辆2500余台套、集装箱4900余个、HDPE防渗膜20万平米、通风管道8.4万米、电缆电线400多万米、配电箱柜1500余台、卫生洁具1600余套,为两所医院的平稳推进提供了坚强的资源保障。

       我们有技术优势。两所医院都是高等级、高标准的传染病医院,内部配备有十几个复杂的子系统。两所医院从确定开建,到最终建成,十多天的时间里,经历多次重大变更,规模不断扩大,标准不断提高,给工程建设增添了很大难度。我们充分利用BIM技术、装配式建造等方式,合理编排工期,制定了“小时制”作战地图,确保了高强度的工序穿插顺利开展,有力保障了医院建成即交付、交付即使用。

       我们有文化优势。中建三局始终传承中央企业红色基因,在发展历史中形成了以“敢为天下先,永远争第一”为核心的争先文化,赋予了中建三局人敢闯敢赢、能战能胜的精神内核。这次两所医院建设,我们主动担当,毅然挑起建设重担,广大员工争先逆行、主动请战,这是对争先文化最好的诠释。

半夜“围堵”供货商 撬开仓库取物料

       国资报告:此次应急建设专门医院,最艰难的几项工作是什么?

       陈卫国:在这种特殊时刻承建两所医院,可以说困难重重。我认为最大的困难和挑战主要有以下四个:

       第一个挑战源于医院建设标准高。两所医院按照传染病医院进行设计,专业系统复杂,功能区划分多,环保要求高,且所有病房均为负压病房,需单独设置新风系统。

       第二个就是资源组织难度大。项目建设期间,受疫情和春节假期影响,工人返乡、工厂停工、武汉封城,给项目建设所需的大量人员组织、物资采购、设施设备调配带来极大困难。

       同时,现场协调难度大。项目大兵团作战,有多家单位参与,上百家专业分包交叉施工,同时,受场地道路和周边交通限制,进出车辆的调度难,对我们的现场协调管理是一个极大挑战。

       再一个就是安全防疫难度大。施工高峰期,25000名建设者24小时两班倒不停歇施工,存在着大规模人员聚集、大范围广场作业、长时间疲劳作业等疫情防控风险。

       国资报告:这么多困难,你们是怎么克服的?

       陈卫国: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是强化了组织保障。中建集团调度和协调集团内最优秀队伍、最优质资源,支持和保障两所医院建设。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周乃翔,党组副书记、总经理郑学选多次率队亲临一线,确保始终有集团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实地指导。中建三局两级指挥体系充分发挥作用,调动参建单位主观能动性,实现了分片组织、统筹推进、系统保障。
我们对现场进行了科学有序的管理。我们充分发挥工程局在装配式建筑、绿色建造等方面的优势,对施工组织进行科学谋划。采用装配式建造工艺,最大限度缩短建造时间;严格按照传染病医院标准施工,配合院方完成医疗设备和系统的安装,确保交付即可使用;规划设计、方案编制、现场施工、资源保障同步进行,最大限度抢抓工期。

       此外,我们还采取了有力的安全防疫措施。我们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管理理念,尤其是特殊时期,更是把现场作业人员安全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为此,我们采取了严格的防疫措施,开展防疫知识培训,规范流动喊话、测温布控、消毒杀菌、信息报送等做法,建立“零报告、两预防、三监测”的工作机制,为务工人员提供充足的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确保了现场作业人员安全,为项目顺利建成提供了重要保障。

       国资报告:医院建设时期虽然有很多“云监工”围观,但毕竟都不在现场。能不能讲几个您在现场看到的印象最深刻的几件事?

       陈卫国:“两山医院”建设非常艰苦,现场印象很深的事情也很多。比如建设过程中,各级党组织负责人和班子成员时刻挺在一线,靠前指挥,很多人连续十几天每天只休息2-3个小时,挑战着生理极限;中层干部下沉一线,以工长甚至一线工人的身份投入战斗,时时处处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团队克难攻坚;由于担心回宿舍耽误时间,很多管理人员连续鏖战几个通宵,困了就在椅子上靠一下,吃饭时也在不停协调工作;一些长期合作的劳务公司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很多工人主动请战,无畏逆行,为了抢工,很多人就在现场扒几口盒饭,眯几分钟,又全心投入战斗。一幕幕都让人感动。

       特殊条件和极限工期双重压力下,任何平日不是困难的事情,可能都会放大百倍,物资保障也不例外,可以说是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有的材料商人回不了武汉,我们就不懈地沟通协调,对方最终答应直接撬开仓库取货,有的同事为了几千个钉子跑上100公里,为了50张板材半夜“围堵”供货商,还有的因为交通不便,下午三点出发,一直到凌晨三点才运回材料。困难面前,从来没有什么捷径,有的只是一种信念,不惜代价,使命必达!

       艰辛背后还有智慧。比如智能设备安装,火神山医院设计了大量基于5G和云平台技术的诊疗信息化系统,平时需要2个月安装调试的工作量我们48小时就完成了。就是根据设计和现场实际,采用BIM技术提前对36万米各类管线、6000多个信息点位进行模拟铺搭,确保现场安装一次到位,上千台无线终端设备、对讲分机等提前预装、模拟调试,大大提高了现场工作效率。    

       国资报告:跟2003年建成的小汤山医院相比,现在建成的两座医院有哪些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陈卫国:与17年前的小汤山医院相比,无论是规模质量还是技术装备的配置,两所医院都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体现了时代的进步。主要有五个方面的突破:
相比而言火神山、雷神山医院规模更大。小汤山医院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武汉火神山医院建筑面积3.39万平方米,雷神山医院建筑面积7.99万平方米,均大于小汤山医院建设规模。

       在医护人员安全保障上更可靠。两所医院均设立“三区两通道”,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三区”之间有严格的换气次数及送、排风量控制,在“三区”之间形成5-10pa压力梯度,缓冲换洗功能更齐备。同时还保证医护通道和病患通道严格分离。

       病患维生系统更有保障。供氧设施、负压吸引等医疗气体均按照“一用两备”的原则进行配置,正负压风机均“一用一备”,供电系统按照“两路市电互为备用”原则,并设置有柴油发电机作为第三电源,针对手术室、ICU等重点区域均配备了应急供电时间30分钟的UPS电源,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诊疗环境。

       环保要求更高。两所医院均按照传染病医院标准设计和建设,所有病房均为负压病房,单独设置新风系统。地面满铺抗渗膜,确保雨污水全部收集,经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再排入市政管网,同时建有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站、医疗废弃物焚烧炉。

       信息化程度更高。两所医院利用5G及云平台技术,布置有5大类17个信息化系统,如医护对讲、视频监控、综合布线、网络与WIFI,以及HIS(医院信息系统)、PACS(医学影像管理系统)、RIS(放射科信息管理系统)、VR/AR远程医疗系统、APP在线互动平台等,为医院的快速运营提供了坚实的软硬件基础。

       国资报告:目前,相关各方对两座医院的使用反馈如何?未来能够长期使用吗?

       陈卫国:两所医院投入使用后,院方给予高度评价。

       火神山医院院方表示,中国建筑在边设计边施工的困难情况下,带领全体建设人员在短时间内高质量建成了一座功能齐全、系统复杂的传染病医院,达到了国内传染病医院的领先标准,是目前武汉最好的传染病医院。近期,医院授予中建三局7位同志“火神山医院荣誉员工”称号。

       雷神山医院院长王行环表示,中国建筑在极短时间内为武汉人民建成了一座高于三甲标准的传染病医院,彰显了中建品牌和央企担当,为抗击疫情提供了有力保障。副院长蔡林给建设者写了一封非常动人的感谢信,向逆行的建设者表达敬意和感谢。目前,雷神山医院32个病区全部开放,并授予中建三局13位同志“荣誉员工”称号。

       从功能上讲,两所医院建成后可满足长期使用的需要。但未来是否要长期使用,需要由武汉市政府决定。

突发事件面前站得出来扛得起来冲得上去

       国资报告:此次两所医院建设,中建三局如何在短时间内调集招募大量工人?作为建筑央企,未来应对突发应急事件是否需要作好更充足的准备?

       陈卫国:中建三局的市场经营范围遍布全国,在东西南北中均设有分支机构,每年在建项目超过1500个。在这场疫情防控大会战中,我们不仅调集了在汉加班项目劳务力量,而且在汉外区域也做了组织和动员。特别是,在中建集团党组的有力指挥调度下,中建大家庭的11家兄弟单位汇集武汉周边力量连夜驰援,给予极大的支持与帮助。可以说,两所医院的建设,汇聚了全国四面八方的力量,体现了我们在全国范围内的组织动员能力和资源投运能力。

       两所医院建设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作为央企我们必须在社会责任方面有更多的作为、更大的担当。为此,我们认真总结两所医院建设积累的经验,正在考虑分区域储备一批应急资源,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的应急保障体系,在现有应急救援队伍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专业能力建设,力争在抗洪、抗疫、抗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确保我们在突发应急事件面前,能站得出来、扛得起来、冲得上去。

有序复工确保实现年度目标任务

       国资报告:中建三局目前复工复产情况怎样?

       陈卫国:目前,疫情防控仍处于最吃劲的关键阶段,建筑施工现场人员密集,疫情防控任务重,各地建筑项目复工政策限制较多,行政审批难度较大。同时,在防疫物资供应、劳务人员组织、生产物资保障等方面也存在很大挑战,项目复工复产需要科学组织、有序推进。相信随着各地疫情的逐渐平复,近期复工的项目也会越来越多。

       中建三局总部身处疫区中心,疫情必然会给生产经营工作造成一定影响。当前,我们在湖北省、武汉市的机构和项目,首要任务仍然是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在确保做好自身疫情防控的同时,全力以赴完成各类应急医院建设和维保工作。同时,我们正在认真落实中建集团党组要求,按照分区分级的原则,要求湖北省之外低风险地区和中风险地区的机构、项目,在严格遵守属地政府规定的前提下,全力推动复工复产,努力将疫情对企业的影响降到最低。截至3月1日,中建三局共有项目1543个,其中湖北省内项目299个,按要求全部未复工;湖北省外项目1244个,已复工882个,复工率70.9%,未复工项目正在按照地方政府要求积极推进。无论遇到多大困难,我们都将确保实现既定的年度目标任务。

       国资报告:这次疫情对建筑行业上下游有不小影响,中建三局准备如何应对?

       陈卫国:中建三局作为在汉央企,理应与国家同心同向,共克时艰。我们将严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国务院国资委、中建集团具体安排,积极应对困难和挑战,按照各地政府复工复产要求,尽快组织中建三局国内机构实现复工复产,争取早日恢复生产,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

       可以预见,疫情结束后,医疗卫生基础设施领域或将迎来重大发展,中建三局在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上优势明显,我们一定努力抓住这一难得发展机遇,在相关领域实现突破。同时,中建三局作为建筑行业的龙头企业,我们也将对在项目建设期间做出突出贡献的中下游企业,给予更多倾斜和帮助,与他们一道共渡难关。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20号 中国医药大厦

邮编:100191 电话:86-10-82287727

传真:86-10-62033332

版权所有:尊龙凯时网站

公安备案号:11040102700104号


京ICP备:14023670号-1